HOME
名称描述内容
【行业】中德机器人合作并购大势所趋

2013年4月,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资助,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和推动下,一项举世瞩目的高科技战略计划——“工业4.0”正式推出,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


  不久之后的2014年11月,中德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从那时起,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借鉴德国工业4.0计划,是“中国制造2025”的既定方略。随着中国的加入,德国对工业4.0标准的制定也在不断加速。


  作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先驱国家之一的德国,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在部分岗位推行机器换人,同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则在迎头赶上。根据GGII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8.5万台,同比增长23.91%,产值规模达到135亿元,其中国产占比19%,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国产占比有望突破23%。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毋庸置疑的是,两国机器人合作将走向何方备受期待。

从“埃斯顿拟收购M.A.i.50.01%股权”这一并购案说起


  9月13日,埃斯顿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出资约886.9万欧元,收购德国M.A.i.公司50.01%股权,并对剩余股份有优先收购权。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后,埃斯顿拟在德国组建合资企业,按照欧洲市场标准,全面提升埃斯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并启动欧洲市场的推广。近期,埃斯顿已与M.A.i.子公司宁波迅迈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1060万元。


  事实上,埃斯顿此前已在积极推进对接德国工业4.0的最新技术。


  8月15日,工信部对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进行公示,在涉及17个项目的公示名单中,埃斯顿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机器人企业,与博世力士乐(中国)共建的机器人智能工厂项目入选。


  此次入选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既是对埃斯顿近几年在机器人行业取得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埃斯顿在中德合作中所作努力的鼓励。


  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的开展,加上此次收购,将有利于埃斯顿快速获得德国智能制造及工业4.0最新技术,全面保持和提升埃斯顿智能制造在德国工业4.0标准下的技术领先能力。

  

  围绕埃斯顿在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的外延式发展,有助于提升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品的竞争力,打通埃斯顿从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到大规模智能制造系统和数字化工厂的全产业链竞争力。


  同时,此举将进一步推动埃斯顿对外合作的进展,促进德国先进技术嫁接中国巨大市场,标志着埃斯顿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引下,运用“德国工业4.0”智能制造模式,已经成为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标杆。

再谈美的收购库卡后的未来战略


  无独有偶,去年引发行业内一片热议的年度收购大戏“美的库卡案”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美的与库卡的联姻无疑成为中国企业对德投资合作的“代表之作”。


  在上星期的交流会上,美的集团副总裁、库卡集团监事会主席顾炎民披露了库卡的未来战略。


  顾炎民表示,收购库卡后,美的将致力于提升库卡价值。目前库卡业务分三大类:机器人、系统、瑞仕格(仓储物流),主要提供智慧产品和解决方案,涉及电子、汽车、消费品、服务机器人等。


  他表示,接下来库卡的战略,一方面是开发更智能的机器人,比如人机合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更加复杂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另一方面,打造云端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建造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云技术平台,实现机器人与设备的联网,可以实时随地查看和分析工业机器人的运行状态,减少系统停机时间、进行预测性维护等,以通过系统运营维护为客户提供价值。


  从库卡2017年上半年报也可觉察,以库卡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正进入快速增长期。在美的看来,其希望通过合作为各方带来利益,尤其为中德合作带来更多利益。


  顾炎民还提到,当下,中欧合作是大方向,纵观美的与欧洲合作,并不完全是传统的“欧洲技术+中国市场”模式,也采取“自主研发技术+欧洲市场”模式,合作是互补,双向共赢。

  

  作为库卡三大业务之一的自动化仓储物流,是库卡子公司瑞仕格最擅长的事情。目前,美的旗下负责物流业务的子公司安得智联正在融合库卡和瑞仕格的技术,继续做自动物流,提供仓储和配送中心自动化解决方案,并于9月初发布了其智能AGV产品“AIR-pick”。


  从库卡方面来看,库卡不仅与美的进行紧密合作,还与多家中国企业展开了深入的合作。其中,库卡与华为签署了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由面向机器人的5G连接技术合作,扩大到智能制造领域的全面合作,加速双方在各个领域的联合发展,推进智能制造的普及和应用。

工业4.0“创始人”之西门子正加快推进中国智能制造落地


  9 月 14 日,德国西门子集团宣布,将在中国建立机器人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将设置在中国顶级学府清华大学内,专注于机器人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包括整合机械、电子、类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控制中的应用等。


  西门子集团首席技术官 Roland Busch 表示,西门子将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与政府部门合作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研发能够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


  在众人纷纷猜测“莫非西门子也要做工业机器人本体开发”时,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博士表示“目前没有计划安排”。


  在这一领域,西门子提供基于SIMATIC的机器人控制平台,针对工程设计工具包和数字化双胞胎的无缝集成进行研发,通过无缝集成机器人行业的先进科技提升西门子TIA平台,在进一步巩固西门子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的用户基础的同时,降低机器人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的门槛。

  

  事实上,为了挖掘这些技术的巨大潜力,西门子一直与中国、中国的大学和客户合作,应对交通拥堵,节能,公共便利和环境等挑战,并在全国建立“数字城市”。


  西门子和香港科技园当天也达成协议,创建香港首个智能城市数字中心。该中心将由来自西门子基于云的IoT操作系统MindSphere提供支持,通过开放、互动和整体的方式来解决城市的挑战。


  目前,中国已成为德国西门子集团最大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所在地,拥有20个研发中心和4500多名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从2017年上半年来看,西门子在加快推进中国智能制造落地的过程中可谓动作频频。


  1月10日,西门子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的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西门子将携手当地合作伙伴共同搭建“数字化”专业实验室、智慧水务实验室、工业软硬件平台及专家网络。


  2月底,西门子携手宝武集团,双方计划继续在其位于上海、湛江、武汉和梅山的四大基地推进智能制造,重点关注无人化操作。


  3月16日,昆山市举行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实验室及公共服务平台合作签约活动。西门子公司将以张浦镇德国工业园为基地,积极引进德国工业4.0核心技术建设实验室,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培养智能制造人才。


  6月5日,西门子在亚太地区的首个“数字化体验中心”在北京落成。该中心首次面向中国市场展示西门子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实景展示了面向“工业4.0”的数字化企业方案。


  同日,西门子与凯赛生物签署合同,双方将携手帮助凯赛新疆乌苏项目建设先进的智能工厂。凯赛在新疆乌苏的智能工厂将使用生物法制造高性能聚酰胺的单体和聚合材料,更适用于纺织、汽车和电子电器等领域。


  6月9日,博众与西门子在博众总部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就标准件、整厂规划解决方案及工业4.0研究院与信息化软件将进行深度合作,积极参与推动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落地。


  7月5日,西门子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既有合作框架下进一步签署了在数字化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是深入探讨西门子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Sphere在城市管理和电网等领域的应用。


  同日,西门子还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加强合作,基于工业云平台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工业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中德合作案例不胜枚举,包括博众精工与费斯托、沈阳机床与德国舍弗勒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新松长期为华晨宝马工厂提供汽车总装流水线上进行自动装配作业的移动机器人,沈阳远大集团与德国汉诺威大学Ortmaier教授团队成立人机协作机器人中德合资公司等。


  需要直面的是,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国产关键零部件在可靠性、精度及使用寿命等方面尚不及国际先进水平;工业机器人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体系、人才培养等环节上亦有所滞后。而这些方面正是德国之所长。

  

  如今,“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正积极对接,企业之间探索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打造面向未来的工业生态系统。可以预见,日臻成熟的中德机器人合作未来将碰撞出更多火花,合作空间依然巨大。